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1088.html
得了糖尿病不开心的糖尿病友都来看看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必要而恰当的糖尿病教育,可以提高依从性,更有利于尽早掌握糖尿病知识,达到理想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平时通过与很多新诊糖尿病患者的沟通交流发现,在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一般会存在以下三种典型的反应:(1)不信任或心理上不愿接受,延缓或不愿进行正规治疗;(2)紧张、焦虑,对糖尿病不了解,害怕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3)无所谓,因为没有明显不适,认为对生活不会有任何影响。

不信任或不愿接受

 此类患者不理解或不愿相信自己有糖尿病,医院、各个专家处,进行重新检测,直至结果一致,才会最终接受。因为他们重视,才会如此去做,所以针对这种类型的患者,适合采用“一二三”原则:一讲,二建议,三管理。一讲,向患者详细讲述目前国际上2型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让其知道这是国际统一标准,不是一家之说。二建议,如若患者仍然不愿相信,根据其血糖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血糖过高,结合其目前出现的症状(小便泡沫增多、体重下降、口渴等)告知可能会发生的急性并发症及其危害,建议其先进行治疗,后面再进行重新检测。此时尽管患者存在怀疑,但是由于症状及数据的真实存在,因为担心生命危险,往往会选择先进行治疗。符合诊断标准,没有明显症状者,建议其可以选择重新检测,以消除其疑虑,但一旦诊断一致,需接受正规治疗及管理。三管理,患者接受诊断后,期望能治愈,由于其对糖尿病知识不了解,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打听“最新”消息,购买大量所谓根治糖尿病的“药品”、“保健品”。此时则需要通过集体讲座或一对一教育等形式帮助其发现自己不好的生活习惯及认识误区,为其制定个体化的疾病管理方案。

紧张、焦虑

 很多患者不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不了解胰岛素是什么性质的药物,或者看到/听到周边有人因为糖尿病而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夫妻关系破裂甚至死亡,增加了对疾病的恐惧感,从而导致紧张、焦虑甚至抑郁。这类患者我们首先是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可通过渐进性的三个问题来帮助其正确认识糖尿病:“您知道高血压吗?”、“您觉得高血压可怕吗?”、“您觉得糖尿病和高血压哪个更严重?”,从同为慢性病的角度来对患者进行解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使其重视行为的改变。另外,此类患者多和老病友进行交流会有好处,老病友好比是新诊断患者的一面镜子,新诊断者从中可以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汲取适合自己的经验方法。

无所谓

 还有一部分新诊断的患者会认为糖尿病没什么,不痛不痒,不用管。如果一味地向他强调要重视糖尿病,几乎不会有效果,有些患者会说:“我有个同事/邻居有糖尿病好多年了,看他爱吃啥吃啥,活得好的很。”此时,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帮助其正视糖尿病,如“你了解他的血糖吗?”“他运动、用药吗?”“可以告诉我他都吃些什么?怎么吃的吗?”等。因为患者往往只是看到一个表面现象,并不一定真正了解,提问后可以促进其思考,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无形中在改变他自己,让他发现血糖控制是有很多方法的,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活得好的很”。

相信每个糖尿病友都经历过被确诊后的沮丧时期,面对医生的一纸诊断书,有谁能做到心里没有一点波澜?

我想很难,即便有,恐怕也很少。尤其是对很多还很年轻的糖尿病友来说,确诊糖尿病实在是令人焦虑、郁闷和难以接受的事情。

血糖还会和情绪会相互影响,不良的血糖会让情绪变差,变差的情绪会让血糖不良。

有这样一个研究,一项家庭经济消费主导权的研究意外发现:家中管理财务收支的人患糖尿病的比例更高一些。部分说明了“操心的人”血糖可能波动更大。

通过对多个糖尿病友在线调研,反馈患糖前的生活状态,大部分存在饮食(好吃能吃)、运动(慵懒感)、睡眠(晚睡或懒床)和情绪波动较大的问题。

科学研究也发现情绪会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血糖波动。

心情不好是人之常情,也是该有之情。这一点任谁也不能、也不应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心情不爽并非毫无缘由,我们不仅需别人的理解,自己也要理解自己,宽容自己。

有的时候,一点点惶恐、一点点焦虑反而有利于你的血糖健康管理,让你更重视、更在意自我的健康管理,更有意愿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掌握控糖方法。

但凡事有度,如果过度的惶恐、焦虑甚至发展为长时间的郁闷状态,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而且也不利于健康的管理和糖尿病的治疗。

惶恐往往源自于未知,有人做过测验,让人在黑洞里爬行,如果知道前面一定会有出口,即使出口很遥远,那么他就会充满信心,充满力量并最终抵达光明出口。如果我们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出口,即便可能很近,也会陷入焦虑恐慌。

糖尿病也是如此,大部分是原因我们对他的“未知”以及错误的认识。

糖尿病不像我们认识的那么严重

在体检还不算普及和医疗条件较差的过去,糖尿病确诊通常比真实发病要晚很多年,有的甚至出现足部眼部病变以后才确诊。而血糖问题可能早在5-10年前就已经有了。

所以,当出现“三多一少”这些典型症状,胰岛功能可能已经很差了,一般都必须借助药物甚至胰岛素才能控制好血糖。这可能给人造成一种糖尿病的可怕印象。

如今则不同了,体检比较普及、医疗条件也方便,很多糖尿病被提前发现,这时并没有出现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胰岛功能破坏也没有那么严重。

所以,如果你属于这个阶段的问题,就可以寻求改变生活方式,最好借助专业医生和健康管理方面的专家,寻求逆转的机会。

但绝不能不重视,早期不及早干预,后期即便十倍努力也回不到初发糖尿病时的体质。

当然,即便你被确诊的很晚,在经历不得不面对的惶恐时期后。还是需要进行理性的分析,要客观地认识到沮丧和不开心是一种阻碍,不是战胜糖尿病的方法。

世界上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其实很少,即便是感冒还会反反复复呢。人类很多情况下,是带着某些疾病健康的生活,尤其是糖尿病,虽然不可以治愈,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和它合并相处,两不相害。比如美国一个1型糖尿病友,二战时期出生就得糖尿病,到现在还健在。

有的1型糖友40多年的糖龄,身体健康程度和个人精神状态没有任何异样,甚至比很多没有血糖问题的人感觉都好。这样的案例太多了,你完全也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所以,改变我们心情和生活状态的并不一定是糖尿病本身,而是我们面对它时的心态和应对方式。再客观的想想,摆在我们面前的无非是两条路:一条路是积极面对,一条路是消极面对。

积极面对、客观地认识:虽然很多病种无法得到彻底的治愈,但是可以防止它的发展、避免它影响我们的健康、生活和生命品质。

有人说“糖尿病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礼物,是它帮助我们改变过去不良的生活方式”。就像我的母亲说的,幸亏当初检查时知道血糖有问题,然后才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如果不是早早发现血糖问题,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疾病呢。

同样的问题,转换一种观念,结果就大不相同了。不是这样吗?面对我们不能改变的事情,唯有改变认知和态度,才会让结果不同。

您知道得了糖尿病的十大好处吗?1.吃得更健康了。

在得了糖尿病以后,您是不是开始控制饮食了,面对以前爱吃的那些不健康食物可以做到不吃或少吃?或许,有那么很长一段时间您是不是觉得活着都没意思了?的确,享受美食也算是人生一大乐趣之一。但是,过了那段最痛苦的时间,等您养成了新的饮食习惯就好了,也许需要半年,也许是一年!这时,再让您大鱼大肉的,您的胃肠道反而会不适应、不舒服。所以,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砍,您看,这不是过来了吗!2.身材更好了。

大部分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的几个月内体重都会有所下降。这主要由几方面造成的:①糖尿病饮食需要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吃得少了,体重自然也降下来了。②开始有意识地去进行运动。在生病前让您每天坚持运动,可能比登天还难。可是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的重要一项,这也让您无法再为懒惰找借口了。很多患者也因此有了饭后运动的习惯,脂肪也不容易堆积了。3.有了戒烟戒酒的动力。

烟酒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可是又有几个人能说戒就戒呢。得了脂肪肝,医生说要戒酒,做不到;血脂高,医生也说要戒酒,也做不到。可是得了糖尿病,很多患者竟然做到了!每天要吃药要监测,这些都时刻提醒着您是位病人,想抽烟想喝酒时看看自己的那些药也许就打消了念头,不能让自己的罪白受啊,自己努力了那么长一段时间不能被烟酒给毁了!4.得到了更多的爱和关心。

糖友李先生说起糖尿病时两眼竟然充满了感谢“以前天天在外应酬,家里的事基本都不管,孩子考试成绩多少也不知道。自从得了糖尿病,也不在外面吃饭了,回家的时间更多了。老婆考虑到我的病,都开始精心研究菜谱了。儿子看到我整天一堆药啊针啊,也会关心老爸了,都抢着洗碗拖地的。以前真是太忽略他们了,现在真真切切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5.获得了更多的健康知识。

得了糖尿病后,很多人才开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